工裝從耐磨耐臟開始
追溯起來,1885年工業革命時期,整齊劃一的工裝就開始出現了。隨著制造業的興起,工業事故發生的可能性也在逐步提升,最初的工裝,是作為最基礎的個人安全防護用品而存在的。早期美國工人在既險峻、環境又惡劣的條件下工作,最需要的就是一套耐磨、耐刮又耐臟的服飾。而且從上衣到褲子,標配幾只大口袋用于攜帶工具。
在我國,20世紀50年代最流行的是干部裝、列寧裝。式樣為雙排扣西裝開領,腰中系一根布帶,雙排各有三粒紐扣。盡管這種服飾呈現出中性化的特點,但是在當時可是最時髦的服飾,體現出勞動是最美的本色及其時代風尚。這一時期服裝崇尚簡潔、樸實,顏色相對單調,以綠、藍、黑、灰為主。
到了上世紀80年代,最時髦的打扮是藍色或者灰色的背帶工裝褲和白襯衫。
隨著時代發展、審美發展,工裝除了具備基礎防護作用,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程度上的形象甚至品牌意義。
工作服隨著職業的不同而發生了變化,工裝服飾也因此更加多樣化,不再只是牛仔制服那樣單一的設計。人們為不同的工作設計出了不同面料、款式和版型的工裝制服,如工裝襯衫上的口袋設計,均是從生活實際需求中獲得靈感。
工裝襯衫:一般工裝襯衫都選用比較耐磨的面料,比如牛仔布、丹寧布和青年布等??钍揭草^為寬松,最典型的元素就是胸前會有一個或兩個口袋。
外套類:最常見的就是牛仔夾克、工裝夾克還有飛行員夾克等,典型的特征是衣服正面上下左右各有一個口袋,領口和袖口都裝飾有或紐扣或魔術貼,可以收緊,防風效果極佳。
工裝褲;有長褲、短褲、背帶褲、連體褲和牛仔褲,多口袋是以前工裝褲的主要特征,但現在多口袋不再是唯一的賣點,七分長、縮口束腳、抽繩、松緊紐扣、拉鏈等細節裝飾都是今季工裝褲的新元素,工裝褲休閑、舒適、青春、活力,在工裝風格里是最受歡迎的單品。
工裝靴;是復古造型中必不可少的單品,材質多為皮革,工裝靴是一雙越穿越經典的鞋子,也是一件不怕臟的鞋子,越舊越有歷史感,越有感覺,所以它特別的舒適耐穿,樸樹最愛的鞋子。工裝靴也是時尚界的一大“寵兒”。
經典的工裝風格顏色有3種,軍綠色、藍色和棕色
從實用往時尚發展
1889年開始,幾個為了工人而制作的服裝品牌相繼問世,這些品牌最早使用的布料為丹寧織物帆布材質,這耐刮、耐磨、耐臟的材質,理所當然深受當時美國工人以及農夫的喜愛。更貼心的是,可以從頭上的毛帽到腳上的工作靴一次買齊。
在工裝從土氣實用往時尚發展的過程中,善用工裝元素的設計師們可謂火力全開,Junya Watanabe、Heron Preston、Craig Green、Kiko Kostadinov等知名設計師從日常生活的服飾中獲得靈感,并將其用于自己的設計之中,把工裝這一風格搬上了時裝秀場的舞臺,也使得工裝風成了常青流行趨勢。
眾所周知的Levi's,最初也是為工人制作牛仔褲而逐漸“發家致富”。在時尚界,甚至區分出美系、日系、法系工裝風潮,都十分受年輕人喜愛。
所以,“時尚是個圈兒”這句話,可真是對工裝審美變化的真實解讀。近些年,女團風更是帶火了工裝的時尚潮流,誰能想到肥大的工裝外套、松松垮垮的工裝褲可以走上時尚舞臺?就連背帶褲也成了女星們減齡的首選服裝。
原來,工裝的Oversize風、“男友風”正是流行原因,這種寬松風格的衣服可以很好地隱藏身材比例上的不足,而且相對于其他服裝,它真的可以在時髦的同時,做到最大化的舒適。如今在電商平臺搜索“工裝”,呈現的工裝裙、連體褲、背帶褲,無論是收腰款還是寬松版,全都潮范兒十足。
時尚顏值與科技內涵
在“時尚、科技、綠色”成為中國紡織服裝業新標簽的今天,中國企業的工裝正日漸改頭換面,在創新驅動、文化引領和責任導向下,逐漸蛻變為兼具時尚顏值和科技內涵的新工裝。據統計,每年企業工裝的市場需求在3000~4000億元。天眼查數據顯示,我國目前共有300多家從事工裝定制生產的相關企業。
對于企業而言,工裝對外是企業形象的重要展示,風格一致的工裝能夠實現視覺上的整體協調感,也能更好地體現企業精神風貌。對內,則是企業提高集體凝聚力和員工自我認同感實現的關鍵舉措。
現在,咱們職工身上的“工裝”已不再是永遠的單色調、傳統的“寬衣大袖”,取而代之的是合體、舒適、靚麗的新款“工裝”……顏色多樣化、面料講究、式樣新穎見長,設計上更多地體現出人性化的理念,同時也加入一些時尚元素,做工也更加考究了,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。不僅如此,工裝還分夏裝、春秋裝、冬裝。有些企業工裝“海藍”代表自信,有些“深藍”代表穩健,有些“大紅”一片紅紅火火,有些“橘紅”一股活力四射......
工服代表和體現某個固定行業、某個具體公司形象或特征:展示企業形象。工作服是某些特定崗位或工種因為職業特征需要,必須穿戴的有一定特殊作用的服裝,如防靜電,防爆服等。
工服一般是企事業單位文職人員或管理人員穿著,而工作服在有現場操作人員穿著的情況比較多;工服既然需要體現這公司形象,必然在做工和樣式上更加突出,而工作服則主要突出耐用性和保護性。